大明第一臣 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

    面对突然冒出来的亲戚,张庶宁还是保持了冷静……总不能你说是那就是吧!而且想攀上老爹的人,那可是多如恒河沙数,绝对不能马虎了。

    因此张庶宁抽空,还真暗中打听了一下,甚至借着外出调查的机会,跑了一趟张家。

    等他回来之后,总算是心里头有数,然后给张希孟写了一封长信,把张家的事情说了一遍……

    首先,他们确实是张希孟的亲戚,不过严格算起来,他们既不是张希孟这一支,也不是张养浩那一支,虽然算不上五百年前是一家那种,但也绝对能上溯两百年了。

    不过要说他们单纯是攀附张希孟,也不能那么说,当年决战察罕的时候,他们可是率领族人,替明军运输粮草的,而且还有三个族人牺牲。

    算是替大明江山出过力气,流过血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在接下来分田的过程中,张家虽然分了田产,但是浮财还保留着,也没有进行拆分迁居。

    相比起其他的大户人家,要好不知道多少倍。

    张桓的父亲,甚至还担任过粮长,完成任务也很不错,按时定量,把粮食送到了朝廷,因此还得到了嘉奖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运气不好,并没有通过粮长的考试,因此没有入朝为官。

    可也正因为如此,他才费力气培养张桓,希望能出来一个当官的。

    偏偏张桓是个不听话的,他对当官的兴趣不大,非要经商发财。

    不过他想经商,条件也是不错的,即便不考虑张希孟,本身张家还是有钱的,在济南等地,颇有人脉,他又来复旦学堂读书,认识了不少人。

    其次,他时机把握得非常好,此刻刚刚包围了倭国兵马,露出了胜利的端倪,辽东的大发展,就在眼前,很容易就会发财。

    发财之后,他会干什么?

    没准会重新修订族谱,大约若干年后,他就真的成了张希孟的侄孙……面对此情此景,张庶宁其实很无奈。

    他跟老爹写信,讲述这件事……你要说张家有什么问题,干了什么天打雷劈的事情,需要彻底拆分,发配得天南地北,妻离子散。很显然也不近人情,他们没什么大过,甚至还有点功劳。

    再说张桓本人,他也算努力读书,能考入复旦学堂,现在又抓住机会,果断前往辽东创业发财。

    假使过几年之后,他真的有了成就,也只能替人家的高兴。

    可张庶宁了解了这位族侄兼学长的经历之后,他又不是那么舒心顺意了。

    道理很简单,当初张家并没有分浮财,因此他们还是远比一般百姓富裕,张家子弟普遍读书识字,家中也颇有些藏书。

    这些优势都是普通人不敢想的。

    而且张庶宁还打听到,当初为了让张桓顺利考入复旦学堂,张家聘请的教书先生就有三位。

    可以说是耳提面命,费尽了力气,才把张桓送进来。

    这倒不是说张桓就真的不行,只是说如果他出生普通家庭,是绝难进入复旦学堂的。

    张庶宁梳理这些之后,就忍不住向老爹提出了一个问题……从张家的角度来看,他们栽培后辈,努力向上,没有什么问题,甚至十分励志。

    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又太不公平了。

    他们读书条件远不如张桓,也聘请不起好几位名师……其实很多时候,不是他们不想努力,而是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事情公平吗?

    张庶宁不知道,他很想让老爹给个结论。

    这封信到了张希孟的手里,张希孟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,竟然也只是一声长叹,有些沉默。

    怎么说呢?

    他也很难回答,如果连张家这种情况,也不能容忍接受,需要处置掉,那就树敌太多,非要天下大乱不可。

    更何况治国也需要人才,类似出身的读书人,遍及朝野,数量非常大,不可能不用。

    但是张庶宁也告诉老爹一件事,根据他的初步了解,张家子弟,几乎人人都进入学堂,普通百姓子弟的入学率,还不到五成。

    而且去的还不是什么好学堂,根据张庶宁的介绍,那些学堂就是个识字班水平,几年下来,能会写自己名字,就算是不错了。

    根本不可能成才。

    信的最后,张庶宁提出了一个要命的问题,这种情况公平吗?

    张希孟也很难以回答,以至于好几天,他都若有所思,意兴阑珊。

    结果让朱元璋发现了端倪,老朱也在忙着写书,询问之下,张希孟只能把这封信交给了老朱。


    朱元璋看过之后,也陷入了长久沉默。

    “张先生,你说这种情况,多吗?”

    “多!”张希孟道:“其实据我所知,不管是济民学堂,还是复旦学堂,像这种出身不错的子弟,都占了三成左右。”

    老朱眉头一皱,长叹道:“可富户之家,只怕还不到整个大明的一成啊!”

    张希孟点头,“确实,双方在入学的比例上面,实在是差距太大了。”

    老朱沉声道:“那张先生以为,应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按照过去的经验,张希孟向来是满肚子主意,从来不让人失望,可这一次张希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,说实话,他真的没有完美的办法,过了好一会儿,张希孟才缓缓道:“我能想到的,只是鼓励其他学生,用心做题而已。”

    老朱微微沉吟,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就是一心苦读,玩命发奋,拿出十倍心血和努力,去弥补差距……总而言之,不能认命!”

    朱元璋道:“这样就行了?”

    “当然不行!”

    “那还玩命干什么?”老朱不解。

    “玩命可以让那些条件更好的人不舒服!”张希孟回答道。

    老朱还是不解,能有用吗?

    张希孟给老朱算了一笔账,眼下富户不足一成,甚至连半成都没有。他们的子弟数目也远不如真正的贫寒之家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双方人数的比例,可能是二十,三十比一,甚至更多。

    人的智力水平,很大程度上是天赋遗传,虽然教育能改变一些,但到底不是决定的作用。

    而那些豪富人家的子弟,也不都是天才,其中很大一部分,就是中人之姿,甚至因为出身太好,变得好逸恶劳,吃不得苦,成不了才。

    这时候如果所有的贫家子弟,他们都努力读书,未必能胜得过最顶级的富家子,毕竟人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。

    但是那些资质不行的,不爱读书努力的,却是可以轻易淘汰掉。

    而且由于贫家子弟数量众多,里面偶尔冒出来的天才,还是能跻身顶级行列的。

    “所以臣的办法就是拼命做题,绝不服输,一旦放弃了,那些中等的富家子弟,也能轻易爬上好位置,久而久之,就真的又出现一批士大夫了。再往下发展,就是九品中正制了。”张希孟感叹道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,所以无论如何,朝廷都应该鼓励学生,努力上进,而不是消极应对,不思进取!”

    朱元璋默默沉吟,随即点头道:“张先生所言有理,只是咱看庶宁的信,发现有些地方,就算想苦读,只怕也做不到啊!”

    张希孟点头,“确实如此,当下的名师书籍,还是太少了,读书成本也太高了。想要让孩子们拼命,也不知道该怎么做!”

    老朱很烦躁,他哼道:“归根到底,还是钱太少了……张先生,伱主张发展工商,还要改革财税,咱现在明白了,没有钱现在是什么都办不了。给李善长和蓝玉他们下旨,咱要尽快看到钱,越多越好!不管他们干什么,哪怕敲诈勒索,绑票赎人,也要给咱弄到钱!”

    老朱当真是发了狠,他的这一道旨意,这把蓝玉成全了。

    这家伙包围了好几万倭寇,几乎倭国的精锐都在他的手上了。

    蓝玉直接给倭国去信,想要人,出钱吧!

    对于蓝玉的操作,李善长嗤之以鼻。

    什么脑子啊,太没有创意了。

    随后李善长就给高丽这边送信了……倭国将领那么凶残,放走了就是纵虎归山。所以喽,你们想废掉倭国的战力,就出点钱,花不了多少钱,老夫把人扣下,交给你们处理,不论杀剐,全都你们说了算。

    这可是为了子孙后代剪除祸害的好事,不会连这点钱,都不愿意花吧?

    老李这是把过去衙门里,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手段都拿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手段足以让蓝玉汗颜,朱棣流泪,实在是没法不服气。

    相比起他们拼命弄钱,张庶宁接到了老爹的回信。

    他第一次看到,原来老爹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张希孟开出了苦读这个药方,但是张庶宁却知道,想苦读也不容易。

    他花了三天时间,苦心思索,随后张庶宁找到了自己的老师。

    他想做个试验,给他半年的时间,选择一所下面的学堂,他想和几个同学过去,单纯辅导这些学生,教他们如何应对考试,看看他们能不能顺利进入复旦学堂!

    “就算能考入学堂,又能怎么样?我看你是异想天开了。”老师并不赞同。

    可张庶宁却坚持道:“只要考入了,就算是成功了。只要占据了名额,就会压缩其他人的份额,没有这份学历,就不能参加门下省考试……先生觉得,还没有价值吗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



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  
相关:  辛亥军阀  悍明  奋斗在洪武末年  我要做首辅  宋成祖  大宋将门  奉系江山    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  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  凌天剑帝  一归  
(快捷键←)上一章 ↓返回最新章节↓ 下一章 (快捷键→)
 
版权声明: po18文学网大明第一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所有小说、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,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,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。
最新小说地图
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
0.0037s 2.3827MB

搜"大明第一臣"
360搜"大明第一臣"